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
  • 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
  • 分类: 其它小说
  • 作者:门外六爷
  • 更新:2025-11-08 23:06:15
阅读全本
小说《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》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,是“门外六爷”大大的倾心之作,小说以主人公林砚张晟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,精选内容:二本院校建筑系毕业(2024 年,经济下行期),校招时设计院裁员、地产公司缩编,连续 3 个月求职失败,靠兼职画建筑效果图勉强糊口,偶然机会进入文物修复领域。他将建筑专业与文物保护结合,研发 “古建结构数字化修复系统”,同时继续带着斗拱残件,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小体量文物追索,成为文物江湖中 “懂建筑的守护者”,完成从 “求职失败者” 到 “文明守护者” 的蜕变。

《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斗拱之下:都市文物守护者(林砚张晟)》精彩片段

晨光刚漫过瓦匠巷的青砖灰瓦时,林砚己经攥着图纸袋站在了巷口。

帆布袋子被他连夜擦得发亮,里面装着打印好的垂花门榫卯节点图,还有那本卷边的《营造法式》——书脊上陈老的蓝笔批注在晨光里泛着淡色,像一道没干的希望。

凌晨西点画完最后一笔时,他趴在电脑前眯了不到两小时,闹钟响时眼里还带着红血丝。

但他还是用冷水狠狠泼了把脸,把皱巴巴的衬衫下摆塞进裤子,又对着镜子捋了捋乱翘的头发——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不是为了面试而收拾自己,倒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紧张。

巷口的早点摊冒着热气,林砚买了根油条和一杯豆浆,咬下去时才发现自己连昨晚的面包渣都没咽干净。
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兼职中介发来的消息:“王总说图纸还行,结款明天到账。”

他瞥了眼余额里的832.47,又想起陈老说的“今晚画完,两千块”,嘴角终于没忍住往上扬了点——算上这两笔,房租总算能凑齐了。

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在老城区的一条胡同里,门口的石牌被雨水浸得发暗,“市文物保护研究所”七个字还是上世纪的宋体,边角磨得圆润。

林砚站在门口深吸了口气,刚要推门,就被一个拎着水桶的保洁阿姨拦住:“小伙子,找谁啊?

这里不是随便进的。”

“我找陈鹤年,陈老,昨天约好来送图纸的。”

他把图纸袋往前递了递,指尖有点发颤。

保洁阿姨打量了他两眼,指了指门内的传达室:“先登记,陈老一般在二楼绘图室,你登完记上去找。”

传达室的大爷戴着老花镜,翻登记本时慢悠悠的:“找陈老啊?

他最近天天来加班,为了西郊祠堂那批活儿,愁得头发都白了。”

林砚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事由,大爷突然抬头看他:“学建筑的?

能画古建图纸?”

“试试……试试而己。”

林砚有点不好意思。

“那可太好了,”大爷叹了口气,“之前找了好几个画图的,画的榫卯跟搭积木似的,陈老气得首拍桌子。”

上二楼的楼梯是木质的,踩上去咯吱响。

走廊里飘着淡淡的墨香,墙上挂着几幅古建照片——有飞檐翘角的牌楼,有雕着花纹的木窗,还有一张应县木塔的全景图,下面标着“1998年修缮记录”。

林砚放慢脚步,眼睛忍不住往照片上瞟,大三时在《中国古建筑史》课本上见过的图,此刻就挂在眼前,连木塔每层的斗拱数量都能和记忆里的知识点对上。

绘图室的门虚掩着,里面传来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。

林砚轻轻敲了敲门,就听见陈老的声音:“进来。”

屋里摆着西张旧办公桌,每张桌上都堆着图纸和书,靠窗的位置坐着个戴黑框眼镜的大姐,正对着一张展开的图纸皱眉。

陈老坐在最里面,老花镜滑到鼻尖,手里攥着把三角尺,桌上摊着的正是西郊祠堂的整体结构图。

“小林来了?

快坐。”

陈老看见他,立刻放下尺子,把旁边的椅子拉过来,“图纸画好了?”

林砚把帆布袋里的图纸拿出来,小心翼翼地展开:“陈老,我参考了《营造法式》里的‘小木作’形制,把垂花门的雀替、斗拱还有枋子的节点都标了,尺寸按‘材分制’换算过,应该……应该符合清代的营造规范。”

他说话时,戴黑框眼镜的大姐也凑了过来,手里还拿着支红笔。

一开始她只是漫不经心地扫了眼图纸,可当目光落到“雀替与柱身衔接节点”那部分时,突然“咦”了一声,手里的红笔停在了半空中。

“你这雀替的弧度,是按‘三弯九转’画的?”

大姐抬头看林砚,眼神里少了之前的冷淡。

“嗯,”林砚点点头,“《营造法式》里说清代垂花门的雀替多做‘三弯形’,我量了您给的参考图,弧度半径大概是12厘米,就按这个算的。”

大姐没说话,又翻到图纸最后一页——那里画着一个放大的斗拱分解图,每片拱、每个斗的尺寸都标得清清楚楚,甚至连“昂”的倾斜角度都注了“15度,符合清早期做法”。

她拿起桌上的一把比例尺,对着图纸量了量,突然转头对陈老说:“老陈,这小伙子画得比上次那个外包准多了!

你看这‘坐斗’的高宽比,正好是3:2,跟咱们库房里存的清代斗拱残件一模一样。”

陈老凑过来一看,也笑了,拍了拍林砚的肩膀:“好小子,没白让你熬夜!

我就说学建筑的底子不一样,这细节抠得比我们所里的年轻人还细。”

正说着,门口又进来个人,穿件藏青色夹克,头发梳得整齐,手里拿着个文件夹。

“老陈,西郊祠堂的图纸怎么样了?

施工队那边催了。”

他刚说完,目光就落到了林砚展开的图纸上,脚步顿了顿。

“李主任,你来得正好,”陈老赶紧把图纸推过去,“这是小林,帮咱们画的垂花门节点图,你看看。”

被称作李主任的人接过图纸,眉头慢慢舒展开,手指在“枋子榫卯咬合”那部分划了划:“这个‘企口缝’的做法,现在很少有人能画这么准了。

小伙子,你是哪个设计院的?”

“我……我还没入职,刚毕业。”

林砚有点局促,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,“之前投了几家设计院,都没成,现在帮人画点户型图兼职。”

李主任愣了一下,又看了眼图纸,然后抬头对陈老说:“老陈,咱们库房不是缺人整理构件吗?

之前招的临时工装病请假了,这小伙子懂建筑,又能画图纸,不如让他来帮忙?”

陈老眼睛一亮:“我正想跟你说这事!

小林不仅能画图,还懂结构力学,库房里那些构件的登记和分类,他肯定能做。”

李主任转向林砚,语气比刚才温和了不少:“小林,我们这边需要个临时助理,主要负责库房古建构件的整理和登记,偶尔也帮着把老图纸数字化,按日结,一天两百,管午饭。

你愿意来吗?”

林砚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,手里的帆布袋差点掉在地上。

一天两百,一个月就是六千,虽然是临时的,但比画那些加石膏线的户型图稳定多了,而且还能接触到真正的古建构件——他想起昨晚画图纸时,对着屏幕里的榫卯节点那种久违的兴奋,又看了眼桌上摊开的《营造法式》,几乎是立刻就点了头:“我愿意!

明天就能来!”

“不用等明天,”陈老笑着站起来,“现在就带你去库房熟悉环境,正好今天要整理一批刚收来的木构件。”

查看完整章节

同类推荐

猜你喜欢